范文1000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1000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发表时间:2024-10-10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通用九篇)。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1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

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3

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这一天,有敬月光的习俗,供桌上点香、奉茶,摆上各种新鲜水果和月饼,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聊天、品茶、赏月,其乐融融。

今年的中秋,阴雨绵绵,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而我却幸福地度过了一个星月满屋的'团圆夜。

看不见月亮,也要敬月光。我看见妈妈在楼上的供桌上摆了四个茶杯,不禁问道:“我们一家三个人,为什么要摆四个杯子呢?”妈妈略带神秘地微笑道:“还有一个是嫦娥仙子的哟!”:“如果这样的话,后羿的一杯也少不了呀,你怎能把他们拆散呢?”妈妈先是一愣,随后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全!”我把杯子递给妈妈,口中抱怨道:“今年中秋怎么就又没有一点点月亮的影子呢?”话音刚落,突然我的眼前闪现出一片星月。

是爸爸点亮了悄悄买来的星星和月亮灯。星星灯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小星星眨巴着眼睛。月亮灯挂在那儿,圆圆的、黄黄的,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星月之光洒满了温馨的小屋。

我细细品尝着杯中的茶,不禁感叹道:恰逢中秋夜,苍穹暗无光;满案果饼茶,双亲饰星月;举杯邀仙人,共叙世间情。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4

每年的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就是吃月饼和赏中秋的月亮。而每一年的这两样活动,也是我家,必不可少的活动。

还记得,当时的我,不懂中秋的月饼习俗,是来自那里,我的爸爸就曾翻阅古书,为我讲解过:中秋节吃月饼是从唐朝传下来的,那时候的月饼都是白色的,形状不只有圆形,还有象三角形、花型、饺子样的,到明朝的时候都变成圆形的了,象征着月亮,还有团圆。

今年的中秋节晚上,我们照例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吃月饼,爸爸把每个月饼都切成六份,一人一份。月饼的馅儿很稀罕,都有贝壳味儿、美国蓝莓味儿、咖啡味儿、芝士味儿……我觉得芝士味儿的最好吃。

吃完月饼,我下楼看月亮,月亮很圆、很亮,还有一颗星星也很亮,爸爸告诉我那就是木星,今年这次是47年来它最靠近地球的一次。我还和月亮、木星照了照片。

我看着月亮,不断的回味着月饼的味道,觉得实在是太好吃了。等一下我还要去吃。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5

4个小时就像流水一样。转眼间,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8月15日中秋节。

夜幕降临时,天空似乎多云空,伴随着几颗星星。明月像一面镜子,满月像一个圆盘。晚上六点一到,奶奶就在外面的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月饼、茶和苹果。奶奶也把斗香放在桌子旁边。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一家人开始等待月亮出现。

我等了又等。天空中有一点白色,好像月亮要来了。这时,月亮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月亮不是圆的,没有光。天空中的乌云聚集在月亮周围。经过反复的困难和挫折,月亮终于照亮了整个天空,突然间,天空变成了深蓝色。整个世界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月光下,草坪变成了金色。远处的星星也被月亮的'光所覆盖,天空中除了月亮什么也没有。月亮像一个大银盘子。它看起来很孤独,我真的想成为一颗明亮的星星,飞向天堂空陪月姐。望着寂寞的月亮,我忍不住学着苏轼的样子,低声吟诵道:“什么时候是月亮,向天空要酒……”

当全家人看到我看起来像一个“伟大的诗人”时,都大笑起来。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还有一些习俗,也就是吃月饼和赏月。因为那天的月亮是最圆最漂亮的,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美丽故事。人们都说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姐姐和可爱的玉兔。怀着这些希望,今年中秋节我将和大人一起赏月!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6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我最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个赏月的日子,也是我弟弟妹妹的生日。

下午6点,爸爸和我,妈妈。表哥。我的堂兄来到“奇迹酒店”,我的兄弟在那里庆祝他的生日。到达酒店门口时,人太多了,连一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走进酒店的生日大厅,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生日大厅非常漂亮,摆了五张桌子。只要等到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参加生日庆祝就行了。时间就像流水。转眼就7点了,大家都到了。

忙碌了一天后,我终于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了!餐桌上有美味的菜肴:鱼、肉、虾、蟹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月饼和蛋糕!我先吃了些鱼,等着分月饼和蛋糕的时间。最后,蛋糕被分成“终曲”。我们这些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去抢蛋糕,害怕吃到最小的。

我和父母在赏月时聊天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我喜欢中秋节。我喜欢这难忘的一天。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7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和水果,真幸福啊!

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铺满了大地。月亮像一个大月饼,高高挂在天空中。人们为了纪念嫦娥,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当天晚上,我把灯笼挂满了阳台,奶奶把一张大桌子放在阳台,把月饼、柚子、杨桃、柿子、香蕉、栗子,还有我最爱吃的石螺摆满了桌子。我一边吃东西,一边赏月。我还仿佛看到月亮上的嫦娥和小兔在玩耍呢!大人们围坐在桌子旁,边吃东西边聊天,小朋友拿着灯笼在旁边团团转,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中秋节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团圆的节日啊!我看着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白写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8

每逢阴历中秋节,我和父母都要赶回农村,和奶奶、伯伯家一块过中秋。

终于盼到了晚上,虽然天公不给力,阴沉着脸,但大家依旧非常高兴。由于全家人一块赏月、吃月饼、聊天、玩游戏,那是多么温馨、幸福呀!

其中,我最喜欢月饼汉诺塔游戏。由于我训练过汉诺塔,所以有“诀窍”。

第一局,父亲和我8层对战。“开始!”奶奶一声令下,我胸有成竹地按我的“诀窍”开始移动。不一会,第8层的月饼已被我移到终点盘子里。再看父亲,才移到第5块。“呯”!不巧,一块月饼被他撞到桌上的'月饼堆里,大伙哄堂大笑。父亲傻眼了,惊慌失措地找不出他的月饼,便发动奶奶母亲一块找。他们看看这个,又翻翻那个。“比大小,看标记”,在旁边观看的伯伯说,也加入到他们的探寻队伍。8只手翻来覆去,忙得不亦乐乎。当他们兴奋地喊“找到了”时,我也宣布:“胜利!”就如此,我战胜了父亲。

第二局,母亲和哥哥10层对战。开始,母亲于哥哥。可后来,母亲不知是眼花还是思路出错,却败下阵来。

无声无息,已经到了深夜。阴沉沉的天也被大家的欢歌笑语所感染,划开黑云,让皎洁的明月来助兴。

好一个开心的中秋夜!

三年级中秋节绘画图片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然后安排看节目,洗漱完就出发了。

我们来到月饼展销会的地方,那里人山人海,接踵擦肩,月饼的种类真多,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样式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感觉我一双眼睛都不够用了……

经过我和爸爸妈妈的仔细挑选,共花了三百多元才把需要的月饼买全。接着,爸爸负责买彩带和拉花,妈妈急急忙忙赶往菜市场采购美味的食材,我则负责把月饼运回家和把中秋的PPT做好,然后连接到电视,等待爸爸妈妈回家……

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爸爸装饰好了客厅,我则打扫好了全家的屋,我把遥控的U盘插在电脑上,节目开始了,我用话筒开始了今天的节目,妈妈表演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叫《明月几时有》,赢得了我们的阵阵掌声,我表演了两首诗,《月夜忆舍弟》和《春江花月夜》,最后是爸爸穿着妈妈的花裙子,戴着发箍,演的小品“嫦娥奔月”,把我们笑得前仰后翻,肚子都笑疼了……

我们的中秋节在歌唱声中、吟诵声中和笑声中,伴着美食快乐的结束了。

到了晚上,我们便到来楼下去赏月,楼下全是人群,大概都是来看月亮的'吧,果然不错,过了一小会儿,大家都拿出相机照月亮、议月亮……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愉快的过去了,第二天,我还想回到昨天那样快乐,昨天那样温馨。

我期待明年的中秋节,我会编导出更加精彩的节目迎接它,我想,不用我猜,你们也一定非常期待吧,咱们明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