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1000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1000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发表时间:2024-05-30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6篇。

范文1000网为您整理了一些“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资料,希望我的建议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指导。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让我们用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收获记录下来吧。心得体会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看法。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1)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有一种沐浴春风之感,也带领我从新认识了《论语》——这部中华民族的怀宝。

不同于以往老师枯燥的讲解、翻译。于丹教授从全新的视角对《论语》进行解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把复杂枯燥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出来,这正是她能够赢得广大民众欢迎的魅力所在。她把《论语》的教学直接指向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了心态、做事方式和交友方式,帮助人们的心里需求,之道我们如何进行良好的心里调适!

这也是当今许多人迫切需要的。

于丹教授主要从天地仁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进行解说。这些解说更多的是对人我们后人的教导,帮助我们进行心灵的自我调节、帮助我们更好的为人处事、帮助我们交友育人、帮助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些也是《论语》中孔子教人育人的重要思想。

尤其是信息飞跃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忽略了仁爱、善良、宽容等基本养身之道!而于丹的《论语心得》正好让我们重拾这些美好品德。

《论语》用心灵的方式说,每个人的生活都难免有缺陷和不幸福。也许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我们能改变的是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首先,人们应该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它们。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是儒家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为人处事之道,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shuò)是“屡次”的意思。

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所以不管与朋友、家人相处都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也不能有意无意冷落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掌握好亲疏的分寸。我们不应该太强大或太疏远。我们应该保持亲密,同时给别人留下自由的空间。

感叹人生的的短暂,不止是现代人常做的,论语中有说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慨时间如流水、世事变换快。

于丹论语心得之人生之道中关于人生也有独到的理解。人生理想与心灵的精神寄托是一致的。只有站在个人心理的坐标系上,树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事业中担当起一些责任。内心的平静和平静是最重要的。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同样于我来说,工作中所要做的本职工作并无涉及到重大的决定、决策。因此,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在认真负责的态度上。

做好日常工作的细节,不骄傲自满,不浮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做到一行爱一行,保持一颗热爱工作的心,认真发现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不断进取和改进;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2)

《于丹论语心得》通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读这本书,进一步增加了我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助我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一定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什么是政治?政治不一定能使每个人都过上物质文明发达的生活。只是个信号。它真正来自于一个政权的内部稳定和承认。这些都是基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以是一个国家团结起来。

事实上,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都可以意识到。在中国,曾经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

****腐败、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社会风气都反映出信仰的缺失。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它的人民必须有一个始终如一、向上的信念。成功的政治来自于人民对政权的认同,而人民信仰的建立需要威信的树立。

在我看来,**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保持一致格调,形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这个人要么无所追求,残喘于世,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

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到这么一段话,是一位英国心理学的一个女博士写的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世界上只有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尽早把孩子从你的独立生活中分离出来。分离得越早,你就越成功。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论语》里面的仁爱之心也正是教给大家应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留一点分寸,留有一点余地。

看了这段话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孩子的培养问题。虽然女博士之前说的是典型的西方家长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但我个人同意。近几年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某某等“拼爹”闹剧的上演正是中国“温室花朵式”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拼爹”两字足以体现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庇护、溺爱、纵容。

还有一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因为富人家庭往往以溺爱取代了对孩子独立精神的教育。从长远来看,为父亲而战的人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们随时都可能被社会淘汰,这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摒弃将来孩子靠“拼爹”的思想,而是要有一种 “拼孩子”的思想,从小培养孩子不靠给、不靠等、不靠帮的思想,让孩子学会物质上独立,精神上独立。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独立观察和发现,社会就会有更健全的人格,社会就会更有活力。作为一个单位,我们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判断和工作的能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懂得向内审视。懂得看清自己,既要找到自我的闪光之处,也要找到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贤思齐,见庸自省,才能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懂得各司其职。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依靠上级领导或同事的帮助。不管职位多小,分工多小,也要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独立完成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个人工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各司其职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两码事,有些工作仍然需要理解、沟通与互助。

第三要懂得博采众长。人格独立不代表固步自封,唯我独优,独断专行。我们既要坚持自我的观点,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做到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这样更有助于独立精神的提升与完善。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3)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

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总是简单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割。《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该书以白话文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性诠释人生,以人性定人。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

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以这样一种大的宇宙观,进而以灵魂之道、人生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全面解读孔子和《论语》以及这种思想对现代人、普通人和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我认为,《于丹论语心得》,这无疑是一本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情,让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与一位圣人亲密接触。这个曾经被捧被批的圣人,因着朝代的更替主权的轮换曾遭受过天与地的对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却如此亘古不变。

这一次,他利用丹教授的话,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性的成长。当然,读《论语心得》,在他人的心得之上取得感触,是比较容易而且盛产的,要把这些感触化成文字,真是写也写不完。下面我就说几个对我工作学习非常有益的感触,与大家分享,共勉。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

你有什么了不起?佛祖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到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几千刀就成了佛祖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如梦般醒来。

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常常会在工作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总是会想,那个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

。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们经常在毕业后的聚会上听到朋友们这样的抱怨。我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不够宽广,我们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开放的态度。

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还有另外一则也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幸福不会被穷苦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财富而自大。这是多高的骄傲啊!

虽然其中映现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够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快乐的风骨,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也许很多人会说,这只是说,谁能做到,谁不能!我左思右想,悲哀的发现自己无力用事实来说服拥有这样思想的人,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圣人的智慧是圣人的智慧,我尝了之后很高兴;圣人的智慧是圣人尝了之后的智慧,我尝了之后发现自己是如此的不足。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

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

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的《论语》,我学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理性对待身边的朋友,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当下社会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首先,人们应该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结于其中,一遍又一遍地问天地,这只会加重你的痛苦。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用很大的方式表达。扩大后悔的后果是什么?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

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p>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4)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常常认为只要我把工作做好,我就不在乎别人。也因此把自己发座右铭定为“认认真真的工作,本本分分的做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不仅应该尽自己的的本职工作,还有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谓的“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心灵之道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首先,人们应该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它,不要纠结于其中,一次次地问天地,这只会加重你的痛苦,也会用你能做的尽可能多的时情来弥补遗憾。

对我来说,《论语》不仅是一位善良的老师,也是一位诚实、坦率、宽容的朋友。它能反映我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心得》所给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5)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第一篇: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第二篇: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第三篇:过犹不及《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第四篇:于丹《论语》观后感第五篇:于丹说论语观后感更多相关范文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完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收获颇多。于丹老师引用丰富的典故,把论语中透露的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形象、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大家,其用意是希望并告诉大家如何享受简单、快乐的人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忙于工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评价个人成功的标准更多的在于职位有多高、谁挣的票子多、谁家房子大等等,似乎这些承载介质量的累加决定了更多的快乐,然而却忽视了内心的审视,忽视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论语》的分析,于丹可以引导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论语心得》,感觉心灵好似在原始的大自然中呼吸,涤荡去尘世的污垢,感受那份原始的生命存在的气息;于丹老师通过开篇的天地人之道使我明白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在竞争中取得多么大的胜利,而是在于内心中一份清亮的欢乐。这种快乐不会被穷苦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财富而骄奢淫逸。他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财富。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失败和遗憾。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不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地方。

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一直学***前茅的学生接受不了某次考试名次落后的事实而轻生;我们自己偶尔也会在与他人某方面的比较中灰心丧气,从而心情抑郁,失去对工作、生活原有的激情。于丹老师通过

对思维方式的解释告诉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灵,不被人生的得失所左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才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也更容易达到自己满意的成果。从这一点看,于丹老师可堪称心灵的导师,她用一句现代的语言阐释了论语中至真的人生哲理。

说到君子之道,是我感触较深的。如今,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虽然**部门已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这类现象,但地沟油、毒奶粉、塑化剂等风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食品生产商只考虑自己的小日子。原因是缺乏道德和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只停留在书本中。我们不指望通过道德约束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但在一个国家,文化和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于丹论语心得我已经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我希望大家把学***论语心得的活动推广开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熏陶,从修养身心开始,去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结合现代现实生活,阐释了其深刻的内涵并进行了热身。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于丹对《论语》的心灵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现代更多的中国人的开始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

特别是在今天忙碌、竞争激烈、相对空虚的精神状态下,人们更追求内心的平和。

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的追求,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能反映我们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

中国传统道德理想是“修身养家、治理国家、平衡世界”的基础。修身为先。自我修养可以理解为外在能力的提高,懂得适应和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

学***《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对现实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

的确,在改革不断、发展迅速的今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更重要的世调整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快乐。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个人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幸福感,是我们的一项中要任务。

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使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应该是雄心勃勃的

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必须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同样,适当制订学校的目标,也会增强教职工的理量,学校的目标,以团队精神和远大理想,激励人们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前段时间,于丹教授去日本讲授《论语》的经验,这比她想像的要流行得多。

这说明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国家拥有现代政体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同时,社会、家庭和个人也保留了一些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是矛盾的,而是互补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在于丹对《论语》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

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们的美!

“过犹不(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影响

——于丹《论语》之处世之道心得

群教活动过程中,事业部党群部组织**国学经典系列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让我受益颇深,其中讲处世之道时讲的“过犹不及”对我触动很大。

于丹教授引用的豪猪互相取暖的故事说明了如何在不伤害彼此的情况下保持群体的温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在不同的群体中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小群体,成员是我们的亲属,在最亲近的人之间更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比如溺爱和管控。

举一个真实的个例。我的一个儿时玩伴a很聪明也很调皮,是家里的独苗,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妈妈对他是爱护有加。小学时,a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在吃香甜的南瓜,就跑到邻居家的菜园中摘了一个拿回家吃,他妈没有给邻居讲也没有给a讲这是错误的行为,就把南瓜吃了;中学时,a爱上了街机游戏,零花钱画完后就伙同游戏玩伴去菜农的菜地偷包包菜,卖给附近的饭馆,学校接到菜农举报后把a开除了,她妈没有责骂他也没有打他;不上学后,他妈给a找了3份工作,每次a嫌累挣钱少没干多久就不干了,后伙同几个小混混到校园附近对有钱的学生收保护费,有一次收保护费时有个同学没给钱,a就把人打了一顿,被打同学的父母起诉了a,因为a未满16岁被送到少年**所**了1年。

如果a的母亲不溺爱a,在第一次摘邻居的南瓜时就严加管教,正确引导,就不会出现**1年的后果。

说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他们要安排好孩子的一切。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舞蹈班、英语班、钢琴班、奥数班等各种培训班,花钱跨区让孩子上试验小学、重点中学,报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培优班,让孩子上大学、读研、考博,毕业后到处托关系安排好点的工作,工作后张罗着给孩子找对象,结婚后催着要下一代,有了下一代后就开始了新的循环。

在父母管控孩子的过程中,乖顺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严重的就会轻生自杀;叛逆的孩子就会和父母抗争,争吵、逃学、产生代沟、不愿意回家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家庭应该是幸福的港湾,是一个人最愿意呆的地方,父母对孩子正确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早日独立,自力更生。鹰把雏鹰推出巢穴才能早日飞翔,孩子只有脱离父母的保护,承受过困难挫折,经历过风吹雨打才能更好的成长。

不管控是“放纵”,少管控是“不及”,多管控就是“过”,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时要掌握好“度”,牢记“过犹不及”,才能让家庭这个小群体保持长久温暖。

******部

于丹《论语》观后感

——尊敬的老师,感谢您能抽空看我的观后感,无论您认为我的观后感是网上抄还是修改别人的,这个都是我精心之作——

第一章,处世之道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所构成的社会,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同样社会也不能失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社会,在人群中,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

而于丹教授说给我们大学生的启发是,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把握好度,一个尺度才能保证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好进行,也是我们事业生活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好坏之分,我们也不能仅仅用好坏来衡量所有的事物。古语有云:以德报怨。

而孔子和于丹教授对此产生了疑问和思考: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孔子和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原则的,如果是以德报怨,那么我们将得不到任何的回馈,我们能够包容所有的人,但是无法宽容所有的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以德报怨,因为我们也是有原则的。

这个就是度。

人生有限,我们不可能把生命的宝贵光阴浪费在那些不值得的人或者事情上面去。我们不是神明,也不是圣人,我们跟其他人一样,都是众生中的一个。我们没有海量的心胸,我们也是拥有感情和智慧的生物,我们也会有喜怒哀乐,我们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学会包容,学会以直报怨。

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就是今天也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每一个人,我们都要给予相对应的尊敬,给予适当和相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和继续成长。爱,并不是溺爱,而是让所爱的人独立和成长,懂得这个世界,理解身边的人。因此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篇6)

于丹论语心得作者简介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2006年“十一”**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论语心得简介

易中天序

天地人之道

你知道盘古的故事吗?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个体生命意味着什么?

心灵之道

人生不如意事常**,当遇到人生的缺憾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处世之道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之道

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呢?

交友之道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何区分好朋友和坏朋友,如何交好朋友和远离坏朋友?

理想之道

“匹夫不可以夺志”,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但我们该怎么理解“理想”的含义呢?

人生之道

您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真正含义吗?

《论语》原文

后记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古老的论语,传承了上千年。流传到我们手里时,却仅仅只是在课本上涉猎。现在,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告诉我们如何用现代社会中的老圣人留下的笔记来站在社会上。

于丹的心得,让有机会和没有机会读《论语》的人,都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在我们心中只有个圣人形象的孔子,忽然变得亲切,成了一个可以去触及,可以去请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观点再加上于丹的再次理解与创造,成了一种可以修身养性的处事原则。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这种观点的介入可以让很多人学会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初读于丹的心得,在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瞬间,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考虑,这样人们的心才能得到洗礼和净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喜欢用最快的最简捷的方式去接受东西,电视,广播,互联网,书的传播速度似乎慢了些,但是,于丹的七天论语心得,让人们又重新拾起了书本,去领略古圣人的至理名言。让人们拾起书来,学***处事原则,让更多的人重新去树立一种平和的心态,我想这个作用是任何批评都掩盖不了的。